影響茶生長環境的兩大因素 |
茶樹為原產於中國及古印度的常綠灌木,適應力甚強,屬多年生木本植物,葉互生具短柄,有披針狀、橢圓形、卵形及倒披針形等葉形;邊緣有細齒,花色白而香,蒴果扁球形,種子呈現棕褐色卵圓形。
|
除過於乾旱或土壤條件不適合外,幾乎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生長。不過欲使茶樹生長茂盛、產量高、品質佳且能從事經濟栽培,仍須對環境有所選擇,因為茶樹生長發育及茶葉品質的好壞,與環境條件的關係十分密切,而環境條件中包括氣候和土壤,其中氣候是指日照、溫度、水份和風等,至於土壤則指物理性、化學性、生物性等條件的綜合。
|
(一)氣候因子
|
茶樹生長發育過程中,不同品種對水分、光照、溫度等氣候因子均有一定的要求,尤其栽培土壤為了要生產高優質的茶葉原料,更需要有良好的氣候條件加以配合。
|
●光照 |
光照對茶樹對茶樹德的聲譽和品質有顯著影響,尤其對品質影響更大。茶樹原產地在雲南、四川、貴州一代的大森林中,經常處於漫射光下,因此茶樹在較弱的光下也能達到較高的光合效應,所以具有耐陰的特性,並不需要太高的光照強度,因此當光照強度超過一定範圍時,茶樹行光合作用會不升反降,但茶樹生長期處於不良光照時,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。 據研究在適當減弱光照時,茶芽中的氮化物會明顯的提高,而可溶性醣和茶多酚則會相對減少,但是茶葉的特徵物質-茶胺酸,以及與茶品質有密切關係的榖胺酸、天門冬胺酸、絲胺酸等,在遮光條件下其含量均有明顯的增加。顯示光照較弱,茶葉品質香氣高、滋味甘醇、湯汁圓潤,反之生長在日照較烈,有直射光照射的地區,品質則較差。 太陽光是有紫外線、紅外線和可見光三大部分所組成,其中可見光是由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等七種不同單色光所組成,為茶樹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光源,又以紅、橙光被葉綠素吸收最多,其次為藍光、紫光。紅外線雖然不能直接被葉綠素吸收,但是能作為土壤、水分、空氣和葉片的熱量來源。至於紫外線雖然對茶樹生長具有抑制作用,但是經紫外線照射下的葉片含氮化合物較多,反而利於芳香物質的形成,這也是茶樹生長在高山森林或雲霧中有較佳品質的原因。 |
• 水分
|
水份主要來自降雨量和空氣中的濕度,年中降雨量的多寡與分布情形,是決定茶樹生長好壞的主要因素之ㄧ。長期乾旱缺水或年雨量少於 1500 公釐的地區,除濕度特高者外,多不適於茶樹的栽培,因為水份是茶樹有機體的重要成分,也是生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。在茶樹進行光合、呼吸等生理活動與營養物質的吸收轉運過程中,均必須有水分的參與,但水分過多也不利於茶樹生長發育。
其次在茶樹生長活耀期,空氣中相對溼度也很重要,一般以 80 %至 90 %為宜。例如台灣的高山茶產區,除了其他優越條件外,無一不是位於終年雲霧繚繞,空氣相對濕度高、水氣交融的地區,固茶葉品質極佳。由此可見茶樹是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地區,不過溼度過高或經常保持濕潤者,茶樹生長也會受阻。
|
• 溫度 |
溫度為影響茶樹生育的另一個主要因子,主要包括氣溫和地溫兩方面,氣溫會影響地上部位的生長,地溫則影響根群的發育,兩者是相互關聯的。通常茶樹生長的每一個階段,都有三個主要的溫度界限,及最低溫、最適溫和最高溫度。當茶樹處於最適溫度時,生長發育即呈現最佳狀態,於最高溫或最低溫時就停止發育。當小於最低溫度或大於最高溫度時,茶樹枝條會局部乾枯或整枝死亡。
茶樹的最適溫 2 0 ℃ 至 30 ℃ 之間,在此範圍內,茶芽生長快速,每天平均可生長 1 至 2 釐米以上。台灣大部分茶區自清明( 4 月上旬)到冬至以前,日平均氣溫都在 2 0 ℃ 至 30 ℃ 之間,正是茶樹生長旺盛期,也是茶葉採收季節。至於引起茶樹萌芽的平均起點溫度,大多數品種的日平均氣溫需要穩定在 10 ℃ 以上,茶芽才會開始萌動。
|
• 其他氣候因子
|
冰、雹、霜、雪、颱風、季節風、焚風等對茶樹生育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,如夏季焚風會使空氣相對濕度下降,加速葉面和土壤水分蒸發,冬季則不論高山或平地,均有可能受到傷害,由其伴隨乾旱濕度低時危害更為嚴重,所以必須加強防霜和防旱處理。
|
(二)土壤因子
|
茶樹所需的水分、養分, 95 %是從土壤中取得的,因此要想從茶樹上獲取高產優質的茶菁,就必須讓茶樹生長在良好的土壤中。不同土壤各有其不同的特性要件,因此在種茶前應依據茶樹生物習性,妥善選擇適宜的茶園土壤,其選擇的指標必須從土壤的物理性,化學性和生物性中去了解,那麼怎樣的土壤最適宜種茶呢 ? |
就現代農業科技的觀點,一般適宜種茶的土壤條件包括:
|
• 有效土層達 一公尺 以上,土質疏鬆有機質含量 2 %以上,具有良好的土壤結構,孔隙率大、通氣性、透水性、保水力均良好,且地下水位低於 一公尺 以下。
|
• 茶樹是喜酸性的作物,中性或鹼性土壤都不能生長,所以最適宜的土壤酸鹼度以 PH4.5 至 6.0 最適宜,另外茶樹還有兩個比較特殊的性質,首先茶樹是耐鋁作物,一般酸性土壤富含鋁離子,鋁對一般植物來說,土壤含量高食具有毒害,茶樹卻恰巧相反,健壯的茶樹含鋁可以高達 1 %左右;其次茶是愛鈣又嫌鈣的植物,通常在酸性土壤中,含鈣量較少,但鈣是茶樹生長的必要元素之ㄧ,不過所需的數量不多,過多就會抑制根系的生長發育,通常土壤活性鈣的含量不得超過 0.5 %,太多太少皆不宜。
|
• 土壤微生物對土壤肥力的形成,植物營養的轉化,有極其重要的作用。土壤的物理、化學環境影響著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的分布,而土壤微生物的活動也會影響土壤理化環境,再者有機物含量豐富的土壤,微生物數量就多,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也增加,由此可見茶樹的生物性是非常重要的。
茶樹的枯枝落葉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,加上茶樹是一種多酚植物,可以抑制土壤中的尿素酶活性和消化作用進行,從而提高氮的利用率,使茶樹增產,但台灣現階段茶園在植茶後的耕作管理,為求省工和降低生產成本,往往把必須做的工作省略掉了,因而衍生許多栽培上的問題,其中之ㄧ就是土壤中缺乏有益生物,形成(死土),試問在不良土壤上生長的茶樹如何提高產量和品質呢?唐代陸羽茶經記載:「上者生爛石,中著生躒石,下者生黃泥」。爛石應為岩石母質,經完全風化腐熟且發育良好又含有較高腐植質的土壤;「中者生躒石」是指土壤含沙粒較多、黏性小、孔隙率高、有機質含量高、排水性、通氣性佳的砂質土壤,但容易造成土壤沖蝕;「下生者黃泥」是指土壤質地黏重,結構性差,孔隙少的黃泥土,較不適合種茶。
|
(資料來源:行政院農委會茶葉改良場)
|